主动服务赢客户 谨慎执业控风险
2010-12-24
 

----江西省注协召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研讨会

20101029,江西省注协组织召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研讨会,会议由省注协秘书长李家谦主持,10余家执行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的业务概况,开展业务的经验做法,并就业务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题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业务开拓方面,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共有15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资格,目前各事务所开拓此项业务的情况不一,少的只做了一两户,多的有二十余户,各事务所获得客户途径不一,有的事务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召开申报动员培训会,有的对自己的传统审计客户进行梳理分析,对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辅导,有的则是被动接受客户咨询委托;由于这项政策出台时间较短,有的企业盲目申报,会计师事务所要扮当专家角色,与客户做好沟通,为企业把好预审关,对于暂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要跟踪辅导,不能草率申报,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收费标准执行差距较大,与会代表倾向于以专项审计收费标准为依据,按照企业研发费用的2-3‰收费。

在业务风险方面。大部分事务所认为这项审计业务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首先是企业存在造假动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但可能获得荣誉,更可以减免10%企业所得税,企业存在为规避政策限制和掩盖内部制度缺失而实行舞弊的可能性,导致中介机构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其次,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欠缺。由于专项审计涉及较多的科学技术因素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不属于会计范畴,注册会计师对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知识欠缺,如果不利用专家的工作,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列示是否恰当等专业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第三,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由于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对于申报企业来讲也是新生事物,申报工作需准备的资料较多,申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过渡和衔接问题,给审计工作增加难度和风险。

在业务实务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开发人员的判定,研究费用归集与分配、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认定。首先,研发人员的认定及费用划分问题。如果研发人员不是专职从事研究开发项目或从事多个研究开发项目,对薪酬应有多大比例计入研发活动,如何在不同研究开发项目中分配缺乏依据。部分研发人员经常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具有双重“身份”,那么该类人员薪酬应有多大的份额计入研发活动。企业研发人员不能准确划分,其人工成本就容易和企业其他人工成本相混淆,从而给认定审计后续工作带来困难。其次,研发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问题。企业研发费用未与其他生产经营支出相区分,研发费用未按研发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注册会计师需要按项目进行分类,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研发费用的分配标准难以合理确定,不少申报企业在研发费用分配标准的具体确定上过于随意,存在人为调节的情况。第三,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认定问题。大部分申报企业收入核算不够明细,未专门设置“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明细进行核算,无法准确划分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不少企业将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划分为高新技术产品收入,造成注册会计师认定困难。产品收入可能存在交叉,不易划分,申报企业可能一项产品同时含有多种专有技术,那么该项产品销售收入有多大比例能够划分为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也非常困难。此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还应关注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发生、完整性、截止性认定是否存在错报,是否存在将收入集中计入某一年度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现象;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是否涉及异常或与商业惯例不符的重大交易等。

与会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自律监管,抓紧制定或统一高新企业认定审计收费标准。加强与科技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宣传推介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市场。

网站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 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 版权: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 邮编:100039 电话:010-88250000 电子邮箱:cpa71@cicpa.org.cn
京ICP备 05032222-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60号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谢谢您的访问